安徽大学“社会治理大讲堂”首场开讲
5月29日晚,安徽大学“社会治理大讲堂”第一讲隆重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讲席教授、《社会学评论》主编刘少杰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不确定条件下社会信任的分化与协调”。讲座由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院长、安徽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吴理财教授主持。本次讲座采用腾讯会议和“学术志”网络直播平台两种方式同时进行,我院多位教师出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数千人。
刘少杰教授指出社会信任的分化冲突是当代社会严峻的问题,当前疫情大面积蔓延加剧了社会不确定性,导致以确定性为基础的信任体系遭遇冲击,如何形成以不确定性为基础的信任体系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传统社会由于其物质生产基础,以及低流动性、熟悉社会等特点,社会信任表现出确定性的特点。但是,网络信息社会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网络信息社会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信息的不断更新和网络的快速运行加剧了不确定性。高度不确定性是网络信息社会的本质生命,传统社会信任在网络信息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根基动摇。
刘少杰教授进一步指出,不确定条件下的社会信任分化问题非常突出。网络信息化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是不平衡的共存关系。网络信任是在信息交流中形成的信任,其特点是以对信息的接收和沟通为基础,而信息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其基础是不确定性。社会信任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不同类型社会信任的矛盾冲突,熟悉信任、系统信任、网络信任在公共领域遭遇、共存,以确定性与不确性为基础的信任是矛盾对立的,特别是信任同权力关系、利益关系和地位关系搅到一起时,冲突便不可避免。所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信任的差异化存在和矛盾关系是经常性状态,如果找不到有效地沟通途径和协商方式,就会产生社会冲突,冲突的后果是信任体系的瓦解、群体合作的崩溃和社会秩序的紊乱。因此,探寻社会信任的多元分化与协调机制成为重要议题。需要借鉴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的精髓:真、诚、正、通;分理划界、各循其规;需要因域制宜,不求一是;承认多样、宽容差异;沟通理解、寻求共识。讲座最后刘教授就网络化时代的专家系统信任、地区差异信任与社会资本信任回答了听众的问题。
本次讲座历时2个多小时,讲座内容丰富,与现实结合性强,与会听众都感到受益匪浅。
据悉,安徽大学“社会治理大讲堂” 是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隆重推出的系列高端学术讲座活动。主办方将有计划地邀请社会治理领域的知名学者做客安徽大学“社会治理大讲堂”,欢迎你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