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理财:用系统思维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摘 要:把绿色作为乡村振兴的底色,既是乡村振兴本身的基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充分发挥乡村的特色和优势,走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加快推进乡村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要深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社会革命”,进一步完善乡村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乡村绿色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发展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走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必须运用系统性思维和方法,进行整体性治理。
关键词: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 整体性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把“绿色”作为乡村振兴的底色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勃勃生机的生命力。把“绿色”作为乡村振兴的底色,既是乡村振兴本身的基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之一,并且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对新时代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如果说西方现代化所代表的是现代工业文明(它常常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具体推进路径),那么,中国式现代化所代表的则不单单是现代工业文明,它还代表着对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代农业文明。更恰当的说法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和现代农业文明相互交融、共同进步的文明形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代农业文明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农强方能国强,乡村兴则国家兴。从我国实际来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充分发挥乡村的特色和优势,走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加快推进乡村产业的绿色转型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乡村产业的绿色转型是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加快推进乡村产业的绿色转型,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有机统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乡村生态环境污染、各种疾病流行、人口外流,一些村庄成为 “空心村”甚至是破败村。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乡村没有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没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了非绿色的有增长无发展的涸泽而渔式的道路。例如,当地主导产业仅靠吃资源饭,没有及时调结构,导致资源枯竭;盲目招商引进产能低、高污染的企业,片面地追求GDP增长;农产品的增产只简单依靠化肥农药的投入,不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不注重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尽管这些地方一时实现了经济的增长,但却没能让当地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的红利,甚至影响到他们的长远利益,以致最后成为一个既不宜居又不宜业的乡村。这样的乡村必然会走向衰败,很难实现振兴。
加快乡村产业的绿色转型,首先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时调整乡村产业结构,把绿色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乡村的主导产业,从而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这里的绿色产业,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将其改造转型为绿色农业或生态农业,而且包括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开发和发展。例如,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电商农业以及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康养农业等“农文旅康”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形成的新产业,积极推进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健康养生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大力探索共享农场、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新模式,以及通过网络传播、元宇宙技术沉浸式体验乡村非遗艺术,积极促进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的发展。
只有实现了乡村产业的绿色转型,才能更好地让当地人民实现本地就业,保障其稳定的收入,使其愿意扎下根来发展乡村,同时还可以吸引各种人才、精英来乡村创业,让城里人经常光顾乡村、体验乡村、留恋乡村,享受乡村的绿色田园生活。一旦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乡村的振兴之时。
深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社会革命”
一些人仅仅从产业或经济角度来理解绿色发展。这种理解不仅狭隘,而且在现实中不可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不仅是一场经济革命,也不仅是一场科技革命,而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要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并且使这种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其实是件不容易做的事情,往往需要发生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推动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理念必须先行。只有人们真正树立起绿色发展的价值观、发展观、消费观,乡村人民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推进乡村的绿色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原本就倡导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才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将其刻画为田园牧歌式美景,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生产生活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全社会不仅要宣扬绿色发展,还要积极倡导绿色发展,让绿色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发展观和生活观,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共同生活理念和价值追求。
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农民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要逐渐形成绿色、环保、节俭、文明、健康的风俗习惯。当前,最紧要的是解决乡村较为普遍的生活垃圾和公共卫生问题,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绿化硬化等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高潮。
在乡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还必须注重乡村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建设。凡与衣食住行等相关的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电网、物流、人居环境、文化娱乐、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要贯彻或嵌入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推进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能源使用,切实加强乡村低碳化建设,积极推进乡村绿色化发展。
进一步完善乡村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进乡村的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支持乡村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从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开发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要建立健全支持乡村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政府主导、行政推动、政策支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标准体系和引导机制,加快乡村绿色发展立法,明确各个主体的环境治理职责、公共卫生义务、生态保护责任,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二要探索建立乡村绿色发展的激励机制。无论是地方基层还是各种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对于参与和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都要给予一定的激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民得实惠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三要建立科学的乡村绿色发展考核评价机制。要把乡村绿色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或乡村现代化工作的目标考核,将“绿色”视为乡村振兴或乡村现代化成色的一个主要标志。具体而言,将“绿色发展指数”[1]作为乡村振兴或乡村现代化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增加考核的比重。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占用等内容纳入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切实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让“绿色”成为和美乡村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对乡村绿色发展进行整体性治理
乡村绿色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发展行为,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内涵着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诸多子系统、诸多分领域。绿色环境发展是绿色发展的自然前提,绿色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绿色文化发展是绿色发展内在的精神资源。[2]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走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必须运用系统性思维和方法,进行整体性治理。
整体性治理主张依靠政府机构间及政府和公私部门间的协调与整合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的效率,注重对民众需求的满足与整体性回应。整体性治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约克大学的安德鲁·邓西尔提出的。在他看来,整体性治理首先强调整体的观念,反对化约主义,“不是孤立地就问题谈问题,而是从社会整体来看待和处理问题”[3]。如今,整体性治理的理念不再局限于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领域,已经延伸到公共发展领域,强调在公共发展中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协同合作,共同增进人类福祉,让人民共享发展红利。
对乡村绿色发展的整体性治理,主要体现在如下这些方面:
一是乡村绿色产业转型、绿色经济发展与乡村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相统一,同步推进,共同进步。绿色发展不仅是乡村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也不仅是指乡村经济的绿色发展,而是包括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绿色休闲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生活的发展。如果人们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及其精神生活不是绿色的,即便乡村的产业和经济实现了绿色发展,这样的发展也不可能永续、持久。因为,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包括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生活,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过程都要与绿色发展相适应,从而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整体性治理。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产、生活功能区的科学布局,构建科学、绿色和有序的乡村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产业体系、绿色科技支撑体系、和美乡村生活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普惠、便捷、可及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绿色建设和高质量的融合发展。把乡村绿色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统一起来,一体化建设,协同化推进。目前,乡村较为突出的垃圾和卫生问题、空气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河流水域的治理问题,并不全是乡村内部的问题,甚至不主要是由乡村内部造成的问题,因此推进乡村的绿色发展,就必须城乡一盘棋、全域一盘棋,在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进行一体化建设和协同化发展。
四是把乡村绿色发展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描绘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画卷。这幅画卷离不开乡村绿色发展的填充和书写。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就必须把它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进行系统规划、科学布局、整体建设。
五是建立各级政府之间、公共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绿色发展协同、合作机制。乡村绿色发展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级政府、哪一个地区的事情,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级政府、哪一个地区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得好的事情,需要相关的行为主体通力合作、协同“作战”、齐抓共管。为此,就有必要建立各级政府之间、公共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绿色发展协同、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同向发力,共同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文作者为安徽大学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注释
[1]李晓西、刘一萌、宋涛:《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2]王玲玲、张艳国:《“绿色发展”内涵探微》,《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3]Andrew Dunsire, “Holistic governance,”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1990,5(1):4-19.
责编:王 克/美编:王嘉骐